索引号 | 00001434911610426016019670U/2023-00001 | 主题分类 | 农业、畜牧业、渔业 |
文号 | 发布机构 | 永寿县农业农村局 | |
公开日期 | 有效性 | ||
主题词 |
根据中、省、市农业主管部门要求,我县计划在2023年度创建全国第八批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工作得到了永寿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批准。
一、创建示范县工作的基本情况
1.为提高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农业农村部决定在全国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并于2015年8月印发了《关于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的意见》(农机发〔2015)1号),在主要农作物的优势生产区域内,已经有近700多个县(区)率先基本实现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示范县,使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和粮食生产能力快速提升。
2.优化农机财政专项资金支出结构,加大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投入力度,积极开展全程机械化的试验示范,探索总结全程机械化的技术路线、技术模式、机具配套、操作规程及服务方式。
3.充分发挥农机深松等作业补助政策的导向作用,加快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的推广。
4.探索形成一系列分作物、分区域的机械化生产模式,建成一批全程机械化万亩示范片。
5.通过树立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以点带面,不断提高周边地区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
6.截至2022年底,全国已分七批成功创建了近700个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树立了农机化发展的典型和标杆。
7.2022年,陕西省共申报成功12个示范县(区)。目前,咸阳市已成功创建全国示范县6个,分别为武功县、乾县、三原县、泾阳县、礼泉县和彬州市。2023年咸阳市计划创建示范县的为秦都区、永寿县、旬邑县和长武县。
二、创建示范县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二十大文件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以争创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为目标,以“政府引导、装备支撑、技术引领、服务保障、协同推进”为指导原则,以小麦、玉米两大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为主要对象,以耕整地、播种、植保、收获、烘干、秸秆处理为重点环节,主攻机械化薄弱环节,推广先进适用农机装备技术,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提高农业机械化综合产能和效益,全面提升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实现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
三、我县创建工作的总体目标
以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为目标,以促整体、补短板、提水平为抓手,构建区域化、标准化的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生产体系,小麦宽幅沟播“3335”“一优二改双控”集成技术和玉米密植“5335”等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广泛应用,加快高效植保、产地烘干、秸秆处理等机械化技术集成配套,有效控制机收损失率。加快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示范与推广,进一步推进农机农艺配套,优化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路线,壮大农机服务市场主体,着力提升薄弱环节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和社会化服务水平,推动全县整体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
到2023年底,全县小麦、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98%、93%,高效植保机械化能力达到60%,产地烘干机械化能力争取达到50%,秸秆处理机械化水平达到90%以上,全县小麦、玉米生产形成清晰可行可复制的全程机械化技术路线,建成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四、我县创建工作的重点任务
(一)加快推进整镇整村示范基地建设。选择粮食主产区、高标准粮田规划区和农机化基础好的区域建设全程机械化作业示范基地4个,其中小麦连片种植示范基地2个,示范田面积各1000亩,玉米连片种植示范基地2个,示范田面积各1000亩,努力提升小麦、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质量,通过示范引导、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实现整镇整村推进。
(二)加快小麦宽幅沟播“3335”、“一优二改双控”集成技术和玉米密植“5335”等机械化生产技术推广步伐。按照标准化、规模化种植要求,因地制宜确定小麦、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路线和适宜机型,加快玉米秸秆机械化还田与小麦免耕精播技术的集成应用,加快小麦种植复式、联合作业机械推广步伐。重点推广大中型拖拉机配套复式精播机。到2023年,全县小麦、玉米机播水平分别达到98%、93%。
(三)增强高效植保机械服务能力。积极开展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示范创建活动和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重点发展精准施肥、高效植保机械化技术,加快推广全县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和植保无人机等先进适用的高效植保机械,逐渐淘汰老旧、低效的喷雾机,不断提升施肥、植保的机械化和精确化作业水平。到2023年,全县高效植保机械化能力达到60%以上。
(四)加强粮食烘干能力建设。围绕粮食主产区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以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和粮食加工流通企业为主,在全县规范有序建设区域性粮食烘干中心。同时积极鼓励家庭农场、粮食规模种植大户添置粮食烘干设备,解决自身粮食烘干问题,做到点面结合,同步推进,加快推广节能、环保低温循环式烘干机,发展先进适用烘干技术,逐步提升粮食干燥处理机械化水平。到2023年,建设区域粮食烘干中心2个以上,全县粮食产地机械化烘干力争达到50%以上。
(五)扎实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秸秆禁烧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总结推广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成熟经验和做法,把机械化还田、捡拾打捆作为秸秆综合利用主渠道,重点推广大马力拖拉机和配套机械,扩大秸秆粉碎还田和捡拾打捆作业面积,结合农艺要求,提升还田效果,积极拓展秸秆能源化、原料化、饲料化等多种利用方式,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水平。
引进新型秸秆青贮饲料收获机械,和玉米茎穗兼收机械引进试验示范,开展秸秆田间处理新技术新机具示范推广。在常宁镇、马坊镇、店头镇分别建立秸秆田间处理机械化技术应用示范基地,全面实施秸秆青贮饲料机械化收获,适时举办青贮饲料机械化,玉米茎穗兼收机械,玉米籽粒收获机械现场演示会议,增强广大群众对玉米收获技术装备认知,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水平。到2023年,全县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水平达到90%以上。
(六)建立健全技术支撑体系,加快建立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确保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有序开展。成立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指导专家组,开展决策咨询、技术指导、培训交流等工作。围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薄弱环节,开展联合攻关,为突破技术瓶颈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撑。充分利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农机驾驶操作人员技术培训等培训工程,对新型农机服务组织管理、技术人员分层次、分类别开展高效植保、机械化烘干等农机新技术培训五次以上,年内培训各类人员200人次,努力培养一支有文化、会技术、懂经营、善管理的农机复合型人才队伍,为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应用提供人才保障。
(七)强化农机安全生产监管。从抓好关键生产环节、重点农机具和重要农时季节的安全生产入手,积极组织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检查,做好农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宣传活动,提高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水平,为我县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营造良好的农机安全生产环境。
(八)推进农机信息化建设。开展“互联网+农机化”推进行动,建设农机管理服务信息化指挥平台,通过互联网、微信群、短信平台、农机智能APP,加强农机管理部门、农民和农机手的互联互通,推进互联网和农业机械化的深度融合,提升农机管理服务科技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
我县目前农机合作社17家,纯资产50万元以上农机大户3家,拥有各种拖拉机2919台(其中大中型297台),联合收割机645台,烘干机1台,日加工能力达到300吨,能满足需求。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机械化生产技术路线清晰,农民能接受。
五、工作步骤
创建示范县自2023年1月至2023年10月。按要求完成示范县申报、方案制定、资料编写、宣传推广、项目实施等工作。
(一)调查研究、制定实施方案阶段(2023年1月)。县农业农村局组织农机、农技、农经等单位及各镇(办)围绕小麦、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进行详细调查摸底,重点了解掌握全县农田基本情况、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发展水平、农业经营组织状况等情况。通过基层调研、汇总数据、梳理信息掌握客观现实情况,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实施方案,遴选示范基地,布局示范点,为做好下一步工作奠定基础。
(二)深入宣传、推广阶段(2023年2月)。通过召开会议、培训讲座、广播电视网络宣传、进村入户等多种形式,宣讲政策、推广技术,提高全县农民实施全程机械化技术的认识程度,特别是玉米高效植保、籽粒收获、青(黄)贮和粮食烘干机械化技术的应用,提高农民使用新技术、新机具的积极性。
(三)制定政策、技术培训阶段(2023年3-9月)。充分征求吸纳农机经营户、新型经营主体和种植大户的意愿,结合全县农业机械化生产实际状况,开展玉米宽窄行种、肥、覆膜同播技术推广工作。以机具作业技术规范、安全操作规程为内容,采取举办专题培训班、印发技术资料和现场技术指导等多种方式,开展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
(四)购置机具、实施作业阶段(2023年3—9月)。做好机具选型工作,鼓励农机大户,合作社购买高效植保机械、植保无人机、多功能联合收割机、小麦宽幅沟播机、粮食烘干设备、秸秆综合利用等机具装备,适时开展机械化作业技术示范。
1.夏季农机化生产阶段(2023年6-8月):开展技术指导,组织示范区做好小麦机械化收获、秸秤机械化还田或捡拾打捆,组织举办小麦机收减损、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等技术培训。
2.秋季农机化生产阶段(2023年9月):开展技术指导,组织示范区做好玉米机械化收获、小麦精量播种、玉米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等工作。举办玉米机收暨秸秆综合利用、小麦宽幅沟播、小麦冬前高效植保等技术培训会,跟踪监测小麦生长情况。
(五)汇总总结阶段(2023年10月)。收集整理资料,分类归档,汇总情况,评估效果,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总结。探索适合本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技术路线,实现农机和农艺的高效融合,遴选出适合本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机械设备,为大面积推广应用于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做好技术储备和技术支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